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用「本來」&「應該」
其實一開始我對這兩個字沒特別留意,僅是大家常用的副詞罷了!
但這陣子卻覺得格外的刺耳與反感,因為根本沒有任何事情是本來就應該如何?!
尤其是在現今廿一世紀,屬於數位網路輝煌發展的時代,不斷追求創新創意研發
漸漸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不可能,或是不可能有別的型式的多元化。
好比方說,
鳥本來就應該在天上飛! 如果是那鴕鳥、鴛鴦、鵝這些算是鳥類嗎?
玉米本來就應該要配奶油! 其實在東方地區玉米較喜歡灑鹽,西方喜歡塗奶油~
男生本來就應該是短髮! 這句話越來越被推翻,又很多知名男藝術家這是留著長長的馬尾,看起來更有個性。
也許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,變成了口頭禪很容易將這兩個字說出口。
而我不認為這個社會上有什麼事情,「本來」或「應該」必須怎麼樣,或是被規定只能怎麼做。
每件事情都擁有許多可能性與創造的空間,甚至只要稍微脫離原有的框架,將會有無限的多變性。
回過頭來看看咱們的人生,不也是如此嗎? 例如要成功本來就應該要有高學歷嗎?
這個議題不斷的被大眾拿出來討論與研究,也越來越多成功案例打破此限制!
要達到成功的目標本來就應該要有著堅持不放棄的毅力嗎?
好像也不盡全然如此,因為可以驅使變化的因素太多太多了!
也許這是個成功人是共通的人格特質,但是有時也會被大趨勢的走向而左右。
例如若還有一家廠商依然堅持將音樂燒錄成卡帶,那所面臨的挑戰可能會比其他相關競爭對手難度提高很多。
經歷過一些人生高潮迭起,慢慢覺得這個社會上「本來」就沒有任何東西是絕對的!
從小不停的聽著爸媽耳提面命提醒要多念書,念好大學,要做有成就的人才能被人看得起。
可是每個人的特質與專長不盡相同,慢慢也越來越多的經典例子分享給大家,
每個人皆是生長在不同的家庭背景,擁有著不同的人生閱歷與經歷,
但他們共同的特質就是勇敢的豐富自己人生,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與快樂,從內而外的感染他人。
而回顧大人口中那字字訴說著要被人看得起的,也許出發點是好的,
我想要進行稍微的修正,當你自己對自己有信心與看得起自己的時候,別人就會被你的個人魅力與特色看起。
哪怕你是出生於什麼樣的家庭、服務於什麼樣的行業或是畢業於什麼學校都沒關係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